博物馆环境监测管理系统与文物预防性保护
2024-08-07 10:10:27.0文物预防性保护理念已成为当今世界文物本体科学保护领域的共识。就博物馆珍贵文物的保护而言,对文物存放环境实施有效的监测和控制,提升对馆藏文物的风险预防控制能力,最大限度地抑制或减缓环境因素对文物材料的破坏作用是预防性保护馆藏文物的关键。
馆藏文物保存环境,又称博物馆环境,是指展示与收藏各类可移动文物的相对独立空间的总体,包括文物展厅、库房、储藏柜(盒、箱)、展柜、等空间中的各种生物、化学、物理条件。影响博物馆藏品的环境空间,大致可分为室外环境(博物馆建筑之外的空间)、大环境(整个博物馆内的空间)、小环境(以展厅、库房等博文物内的小空间)和微环境(以储藏柜、展柜、包装盒内等空间)。国际上有相关研究表明,环境因素是博物馆藏品损害劣化的主要引发原因,主要包括光辐射、温湿度、污染气体(包括颗粒物)和有害生物四类。其中,特别是各种污染气体的侵害和环境温湿度波动的影响,对馆藏文物的损害作用尤为显著。因此,研发一切与博物馆环境相关的科学技术和方法,对馆藏文物存放环境进行积极有效的监测和管理,最大可能地减缓和抑制外部环境因素对文物的破坏作用,是从源头上保护珍贵文物的关键,也就是我们现在大力提倡的文物预防性保护。
文物预防性保护,是当今国际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趋势,也是当前我国可移动文物保护的重要与迫切工作。用创新思维定义博物馆文物保护“预防性保护”理念的核心内涵,即是采取有效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调控、评估、等预防措施,抑制减缓各种环境因素对文物的损害作用,努力使文物处于一个“稳定、安全”的生存环境,尽可能抑制或延缓文物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改变乃至最终损害,达到延长文物寿命的目的。
我们国家近年来十分注重文物的预防性保护,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关于文物保护做出重要批示。中央近年出台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专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文物局下发的《国家文物局关于加强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和数字化利用工作的通知》,都明确提出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项目可申请国家重点文物保护专项补助资金。
河南文博关于环境监测管理建议
一、应建立一套完整的环境监测系统,实现对全部文物库房、展厅和重点展柜等馆藏文物环境质量的及时感应。包括:分布设置无线传感器终端及调控设备;定期检测和评估监测系统运行状况,设置相关区域阈值,并设置不同预警级别,做出预警分析;检测数据实况展现,对比历史数据形成折线图。文物保护的“稳定”环境,是指控制湿度、温度、空气质量等环境因素在适宜指标内的“平稳”波动,防止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所谓“适宜指标”,是指博物馆能够长期保持稳定的温湿度和良好的空气质量。
1、首先是对温湿度的检测调控,鉴于湿度对文物的影响比温度更大,博物馆环境温、湿度调控应以湿度为优先。博物馆中的文物藏品就材质而言可大致分为有机质文物和无机质文物;一般情况下,无机质文物对环境温度要求14-24℃,湿度要求为40%-55%RH,有机质文物对环境温度要求为14-20℃,湿度要求为50-60%RH;为此,根据国家文物局发布的《博物馆藏品保存环境试行规范》,将博物馆环境的温度控制在15℃~20℃,相对湿度在45%~60%RH是比较理想的。当然,不同材质种类的文物对温湿度要求也不相同,有些特殊文物要单独设定温湿度!
2、光照:光照对一种馆藏文物的保存是不利的能量,它会加速文物的老化,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控制。根据国际博物馆学会(ICOM)的博物馆照明推荐亮度要求及国家标准《博物馆照明设计规范》:对光非常敏感的藏品(如丝织品、书画等)照度<50Lx,年累计照度<120000Lx·h;对光敏感的展品(如竹木制品、象牙制品等)照度<150Lx,对光不敏感的藏品(如青铜、陶瓷等)照度<300Lx。紫外光作为光学辐射中能量较大的部分,《博物馆照明设计规范》要求紫外线含量小于20μW/lm。
3、甲醛:主要是现代装修装饰材料所散发出的一种污染物,在空气中氧化成甲酸后,对文物的危害更大。我国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2002)要求甲醛浓度应低于0.08 ppm。若检测博馆藏环境甲醛浓度高于这个值。就应配置空气净化器来净化博物馆的空气质量。
二、根据环境监测数据,设置不同的预警级别,制定不同环境整治调控方案,改造提升文物存储的各种环境的质量,配备应用主动调控或被动调控材料及设备,调控优化藏品存储环境,努力达到“稳定、安全”的文物存放环境状态。
三、运用对文物与资料无不良影响的专用“调湿剂”和“无酸纸”等成熟产品,结合不同材质藏品收藏保护的环境要求,为多件藏品量身定做有适宜内微环境湿度的的囊匣,并配备合格的文物储藏柜。
四、对室内常见污染物的检测和积极调控治理。
五、建议制定文物与资料的预防性保护管理制度,设立相应的岗位职责,形成文物与资料保护检测、协调、分析、管理、预案等一整套风险预警机制,全面提升馆藏文物与资料的预防性保护水平。
智慧文博环境监测与调控管理系统功能
环境监测:检测温湿度、CO2、甲醛、PM值、光照、紫外线等环境因子
环境调控:对接调控系统485接口,调温、调湿设备
统计报表分析:对同期历史均值比对,汇总统计
风险评估:依据长期记录的环境变化汇总做出对文物影响的风险评估
预警提醒:根据相关标准预设阈值,及时通知预警做出处理
智慧文博环境监测与调控管理系统通过无线传感技术形成的物联网、管理者能够及时感知文物本体的健康状况、文物对环境和大环境的反应。据此评估、调控和管理,为文物保护措施的制定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从而达到文物预防性保护的目的。